2011年6月20日

這塊地的價值-- 台東都蘭紀錄

(2011,03,25)
在台東都蘭三天,很豐富的體驗。教課的對象來自台灣、香港和兩位外籍人士,他們都是專業於企業的教練,到現場才知道要用英文帶課,還好我有豐富的肢體語言減輕說話的壓力 

課程圓滿結束,晚上的音樂會更是難忘的經驗,多位原住民朋友一起來觀賞,來自阿美、排灣、雅美不同部落,一一被邀請上台歌唱,就在山林的木搭舞台上,這群跨國界、多元族群的朋友們,夾雜著英文、中文、台語、部落母語,卻毫無界線地分享。 
這些平時在商業界的學員都好喜歡台東的美麗山水,和獨特的在地文化氣息。我也同樣享受東海岸的遼闊和靜謐,到了這裡,更明顯感覺到台東人和現代都會的思考模式差異很大。民宿老主人對山林有深厚感情,花大筆財力物力買地整治、植樹,為了不噴灑農藥,盡量不種有經濟價值的果樹,財力負擔漸有問題,到了第二代接手經營,才開始小面積的民宿經營(超大的園區只有十幾間房),目前仍是入不敷出。 

問他:「這塊地的價值是什麼?」他充滿自信回答:「轉化二氧化碳!」這對於外人看來完全不合經濟效益,可是他那肯定的神情讓我感動,我看到了他單純的相信。 

負責接送我們的年輕人一年前來台東,工作機會不容易找,以開車接送遊客維生,當他告訴我以車為家,收入不多,賺個溫飽而已。我很驚訝,車上幾乎空空的,他的家當真是簡單,生活所需可以就這麼簡單啊!我們來到都蘭海邊,望著沙灘上未完工的財團違法飯店,他說:「一定不能讓他們買通環評而施工。」 

一個租不起房子的年輕人,或許飯店蓋了之後對他的謀生有幫助,可是他很清楚自己的立場和生命價值。 

在這裡,看到了人們的「率性」,是一種選擇尊重本心的生命態度,讓我有點堵塞的思路轉了個彎。如果能學習傾聽本心,我們就更有勇氣抉擇,經濟競爭、社會價值壓力都不會對我們產生引力。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