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6月27日

拜訪苗栗灣寶

颱風雨傾盆落下,我們一群人還是決定拜訪苗栗灣寶,這里的農民發起護土抗爭,讓後龍科技園區案駁回,建立台灣農民爭取權益、守護土地的新典範。

大巴士抵達活動中心,走入簡便的中心,看到一邊展示著護地抗爭的紀錄報導,另一邊是里民媽媽為我們籌備午餐的大鍋碗,舞台上準備了投影機、卡拉ok的麥克風。最吸引我眼睛的是主人桌上的幾位抗爭運動領導人--洪箱(本運動的靈魂人物)張木村(洪箱先生)、自救會會長。這幾位長者肌膚黝黑、純樸的臉上雕刻著勞動的皺紋、洪箱夫婦光著腳ㄚ著,大家一口道地的台語……這些都讓我驚喜,走出台北都會才一個半小時的距離,就是這麼草根的台灣味,從小小台北看整個台灣,是多麼侷限啊。

里長說他以為只是幾個人來參觀,竟然一大台車,他很驚訝,也感謝大家關心這塊土地。當時苗栗縣長帶頭迎接後龍科技園區案,里長介於公部門和里民之間,是很不容易的角色,可是他選擇相信真心,帶著里民往前衝。洪箱女士有俠女的風範,直言正義,從1995年新竹科園區就率先領導抗爭,在媒體中創造鮮明的形象,她謙虛說自己是農婦,原本甚麼都不懂,這些過程讓她學習很多。張先生說拿到政府發出的一張強迫徵地公文時,心痛極了,這土地是爸媽胼手胝足耕耘來的,這讓他七天七夜無法入眠。

就是一股傻子的勇氣,讓灣寶獲得學者、大學生、媒體的支持,老農民三年來十多次上台北街頭抗爭、露宿總統府、動員抗議,當宣布開發案被駁回時,大家都喜極而泣。我看著抗爭過程的紀錄片,幾度溼了眼眶,世間有很多東西不是用金錢可以買賣的,就像灣寶農民和土地之間濃郁的情感。節錄記者胡慕情的書寫(記憶中閱讀到的片段)
灣寶的農民們知道幸福的價值選擇權在自己,他們用草根的方式,展現社區營造的實體內容,而不是農委會硬體的農村再生。他們真正做到了農夫這職業與土地的作用,傳遞土地最原先的價值,而不是以地易地的買賣。

最後,張先生帶我們參觀稻田和西瓜田,我脫下鞋子,赤足踩在田埂上,一大片的美麗稻穗像是溫柔的綠海一般,在心中激盪著感動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