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月23日

顏水龍--讓美感走入台灣生活場域

下午和Scott去北美館看艾未未展覽,展品比想像中的少,佈置也很普通,我試著跟Scott介紹這個人的獨特藝術行動性格,只是很可惜展場實在有點貧瘠,不到半小時就看完展覽。意興闌珊地隨意晃晃,三樓主題展是台灣早期畫家顏水龍作品,原本對教授作品不熟悉,沒想到那一幅幅色彩鮮麗的原住民畫作,讓我全身都浸染於蘭嶼陽光灑下來的金光中,一股無以言喻的喜悅油然而生。

顏水龍教授(1903年出生)留學日本與法國巴黎,人物或風景畫是非完全寫實風格,多使用平面幾何的結構和簡單的線條,但最吸引我的還是他的色彩使用,紅、黃、藍、綠、白不僅彰顯了純色的美,尤其處理光線的層次,讓畫作的能量栩栩如生,這或許也是為何他作品有著鮮明的正向能量。

他是台灣的跨界藝術家代表,跨足繪畫創作、工藝美術、廣告設計、藝術教育、公共藝術等,台灣最早的馬賽克作品就是出自於他,台中太陽餅的太陽花馬賽克圖案也是他的作品(國民黨來台初期,這作品因為太陽花被解讀為日本帝國的象徵,店家還把太陽花遮塗掉),九族文化村是他發起規劃,就連台北仁愛敦化路的林蔭大道也是他的設計。我對教授的認識竟然如此有限?

讀著美術館牆上的介紹,顏水龍對台灣的愛反映於他的藝術行動中。1933 他遊學歸國,與陳澄波、廖繼春、李梅樹、楊三郎、李石樵等人創立了「台陽美術協會」。沒多久,他轉投入於工藝創作,希望把美感帶入生活中,並投身於教育中。

五十歲之後他的創作多以原住民和台灣風景為題材,這是我最喜愛的系列,包括油彩畫作和陶藝畫。他說原住民文化是台灣珍貴的文化資產,需要讓更多台灣人以及國際人士分享這樣的美感。除了幾位生命貴人,他的肖像不是服務政治人物或企業家,而是以彩筆記錄了原住民小孩的羞澀微笑、少女的美麗裝扮、老人的生命智慧。他的自然風景系列,如大武山、睡蓮、仙人掌等,常讓我瞬間掉落進入那神秘的藍與綠。

看完顏水龍的展覽,我心中對於創作的疑惑,突然獲得了一些解答。建立我和創作的關係,就是建立我和這塊土地的關係,要全心全意去愛,毫無保留、不在乎別人眼光地去感受這樣的深情。

(註) 顏水龍展覽至2/26/2012,台北市立美術館,門票只有30元,真是超級便宜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