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4月28日

壓不扁的玫瑰--楊逵


*走唱楊逵音樂會
*楊逵的故事

4/28是楊逵紀念活動的最後一場音樂會,在台中舉辦。影片開頭先是幾位年輕人猜著這名字的發音,顯然不認識這號人物,

楊逵出生於日治時期1905年,台南新化人,十歲時目睹噍吧哖抗日事件(又稱西來庵事件,是台灣抗日史上規模最大、歷時最久、犧牲最多的武裝行動。)日軍的武力鎮壓,從此憤恨強權和暴力。十九歲赴日求學,把送報打零工的苦學經歷寫成短篇小說《送報伕》,參加日本東京徵文比賽獲得第二名,第一名從缺,因為第一名必須是日本人。這一點我覺得很有趣,顯然日本人殖民帝國的自尊心很強,可是仍然讚賞和尊重真正的藝術,如果是在中國,就把中國人排第一名就好了。

楊逵成了第一位進軍日本文壇的作家,旅日期間目睹大批失業勞工受到剝削的不同平待遇,回台後即投入農民運動,相遇生命伴侶葉陶,兩人冒著危險到各地演講公民意識,被日本警方逮捕入獄十次,兩人婚禮前夕就在牢中度過。後來農組被迫解散,楊逵轉而開辦台灣新文學雜誌,因為刊載抗日文章,發行兩年後被迫停刊。

爾後國民黨接替政權,楊逵夫婦因二二八事件被捕,初判死刑,後來改判108天牢獄,險而死裡逃生。1949年再因為一篇六百多字的「和平宣言」,送綠島一關就是十二年。他一生貧苦,卻從未放棄對抗不平等的強權統治,從日本統治到國民黨專權,始終堅持這樣的生命價值和理念。那鮮活的台灣精神,就如同他的著作書名《壓不扁的玫瑰》!

楊逵的故事中還有一段插曲,日本高層關切楊逵的左派思想,派了警官日田春彥來台監視楊逵,他第一次見到的楊逵生活貧苦,欠人二十元米錢被告上法院,於是資助楊逵一百元還債、買農具,開墾自己的田地。喜愛文學的日田春彥原本被派來監視楊逵,從對外扮演的假朋友成了真朋友,兩人竟成情感深厚的莫逆之交。不幸日本警政廳發現,下令日田春彥返回日本,他因此而服藥自殺。

這讓我聯想到一部德國電影「監聽風暴」,以東德社會主義專制為被警,東德國家安全部以各種竊聽方式來掌控人民的言論。一位原本咄咄逼人的專員負責監聽一位知名劇作家,從監聽他的生活,專員進入那有情有淚的生命世界,這是他生命中所缺乏的一愧,聽著劇作家哀悼友人的琴聲,他在耳機另一端淚水滿面。日漸產生情感,他從監視者轉而協助劇作家度過重重難關,死裡逃生。

突然有所領悟,藝術的功能是創造空間,這空間讓我們回到了人性最真的連結,在這空間中,對立消弭了,只有相知相惜、互相成全的愛。呼喚台灣的精神、呼喚生命的價值,或許從藝術的美感昇華中,提供了一個至純至性的頻道,讓我們超越了貪嗔癡,願意為了捍衛這美感而行動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