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8月25日

歌曲故事1944-- 烏克蘭的苦痛歷史

音樂說故事的力量,非常強大。尤其是歷史苦痛,得以另一種昇華的方式,被記憶和理解。
(先來聆聽Jamala現場演出的震撼張力)



2016年的歐洲國際音樂盛會Eurovision Song Contest大賽,43個國家參賽,其中烏克蘭參賽曲Jamala〈1944〉,引燃了關注和爭議。

這首歌是出身於克里米亞的韃靼裔Jamala,在聽聞自己曾祖母的流放故事後,心有所感的記錄。悲痛的歌詞中,敘述的是1944年5月,蘇聯強人史達林在克里米亞強制遷徙、清洗韃靼人的悲慘記憶:二戰末期,蘇聯紅軍從納粹手中「光復」烏克蘭後,遭紅軍指控「與納粹勾結」的克里米亞韃靼人也被貼上了「潛在敵人」、「反動份子」的族群標籤,整個族群——超過25萬韃靼人——因而被惡名昭彰的內務人民委員部(NKVD)清算,集體流放到了中亞與遠東地區。而強制遷徙的過程中,飢餓、寒冷、虐待與疾病,亦奪去了近半數流放者的生命。

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,這些被流放的韃靼人才陸續回到了克里米亞的故鄉。然而在烏克蘭人眼中,曾經的蘇聯壓迫者,如今成了「惡鄰」俄羅斯。歌詞故事的克里米亞,也在2014年「被公投」而回到俄國的懷抱;回返故土的克里米亞韃靼人,再一次地與不共戴天的俄羅斯,相互糾纏在一起。

「這首歌希望傳達的訊息,是希望這段故事被記住、了解。唯有理解過去,我們才能防範未來。」賈瑪拉對《路透社》表示,在2014年烏克蘭衝突以來,她就再也沒辦法回克里米亞,被迫與仍在半島上的親人遙望分離。而她的動情表演,不僅成為直播選拔會的高潮,感動了評審、觀眾,也讓自己被記憶觸痛而在舞台上落下眼淚。

※分享Elina在烏克蘭兒童歌唱比賽的演出,讓人流淚。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IKOP3Bz7Jyc


※文章擷取自:張鎮宏(轉角編文)
https://global.udn.com/global_vision/story/8664/1517024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